溫度
溫度是決定杏鮑菇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發育的最重要的因子,也是產量能否穩定的關鍵。不同溫度對菌絲生長快慢有著明顯的影響。杏鮑菇菌絲在6-32℃范圍內均能在PSA培養基上生長,菌絲生長適溫20-28℃,速度較快,粗細均勻,生長較為旺盛。最適溫度為24℃左右,生長速度最快,濃白、旺盛。而溫度6-16℃和32℃時,菌絲能夠生長,但速度極緩慢,長勢也較稀疏。4℃以下和36℃以上均停止生長。
濕度
在自然條件下,冬季剌芹、阿魏莖葉枯萎被雪覆蓋,翌年春天雪化后(5月份),杏鮑菇就會隨著溫暖的氣候和剛剛化雪后的水分條件,很快地長出子實體。水分和濕度是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不可缺少的因子,而基質的含水量是決定子實體發生的重要條件,只有含水量充足,子實體才能形成。菌絲在含水量45%-80%的木屑培養基上均可生長。含水量在60%-70%時,菌絲生長速度最快,濃白、旺盛;45%-55%時,菌絲生長速度快、濃白,但菌絲未滿管時,培養基表面已變干,上部菌絲開始萎縮,對子實體形成不利;75%-80%時菌絲生長速度減慢,稀疏呈花紋狀。不同的含水量對菌絲的生長有著顯著的影響,配制杏鮑菇培養基時,含水量以65%-70%為宜。子實體發育階段,要求空間相對濕度在80%-95%之間,但不同階段對相對濕度的要求有所不同。子實體形成的階段,空間相對濕度要求在85%-95%較為適宜,出菇速度快,菇蕾數也多;子實體生長階段,相對濕度要求在80%-90%;采收前,空氣相對濕度可掌握在75%-80%左右,子實體含水量低,容易保存,貨架壽命長。
pH值
據試驗結果,杏鮑菇在pH值4.0-8.0的范圍內皆可生長,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適合pH值是5-6。在該pH值范圍內,菌絲生長快,旺盛,爬壁能力強,且出菇好。制作栽培袋時,一般自然的pH值即適合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需要,而在水質偏堿的地區必須適當調節pH值至6左右才能適合杏鮑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的需要。
光線
杏鮑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,在黑暗條件下生長良好。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卻要求一定的散射光。在直射光和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均不易形成子實體。適宜的光照強度是500-1000lx。
空氣
杏鮑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。但是在菌絲生長階段,瓶、袋中積累的二氧化碳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,隨著菌絲生長,培養料中的菌絲排出的二氧化碳濃度由正常空氣中的含量(0.03%)逐漸上升至22%(22L/m3),能明顯地刺激菌絲的生長。子實體形成階段,代謝旺盛,需要充足的氧氣。如果氧氣不足,子實體難以分化或推遲原基出現的天數。出菇時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0.05-1L/m3之間。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仍需新鮮的空氣,二氧化碳濃度以小于2L/m3為宜;若通氣不良,子實體生長極其緩慢,遇上高溫高濕天氣,還會引起腐爛,發生異味。 [2]
營養
杏鮑菇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較強,栽培時,培養基需要較豐富的碳源和氮源。在筆者試驗的8種培養基中,以棉籽殼為主料的培養基產量最高,朵型也最大;其次是棉籽殼加蔗渣或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;蔗渣或木屑為主料的產量最低。若在蔗渣或木屑料的培養基中添加5%-10%玉米粉或棉籽粉,可提高產量,并使子實體的個頭增大,菌柄更粗壯。